用户名: 密码:

人性的光辉与历史的尘埃----电影《我和红七军》的启示

2013-03-04 22:12:19 作者:李雪婷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我和红七军》是第一部描写红七军题材的电影,影片以一个国民党军官梁超的视角,表现了从他率领部队与红七军作战,仇恨红七军,到认识红七军,直到参加红七军的整个思想转变过程。通过他的转变,影片中穿插了兄弟情,战友情和一代将领的革命情怀。
    影片中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刻意歌颂党的痕迹,反而体现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使人物的优点和缺点一览无余,让人物更加血肉清晰。梁超的座右铭:不杀百姓,不杀战俘,不杀女人,这让人心生敬重,然而故事的发展告诉我们,这三件事他都做到了。梁超两次被俘都被共产党放回,从顽强抗拒至渐渐动摇。当好兄弟林大福代替自己攻击百色城牺牲后,梁超终于绝望了,他清晰的认清了“党国”的面目,从而果断投奔红七军。而梁超与黄勇飞由敌人变为革命战友的人物关系模式与《亮剑》中的赵云龙与楚云飞的人物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战场上他们是敌人更是朋友。这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血肉丰满,爱恨交织。
    一部战争题材电影的好坏关键一点在于是否对战争场面做出真实再现,《我和红七军》这部电影在这方面表现的就很好。血肉横飞的硝烟战场,密如骤雨的子弹呼啸而过,大量的晃动镜头和战场特效加强了战争的真实感和紧张节奏,生动直观的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此外,影片还在前段和后端分别剪接了两段战士过桥头的战场远景长镜头。镜头构图别致,清晰展现了战争岁月残酷的美,让人过目不忘。
    瑕不掩瑜。毋庸讳言的是,《我和红七军》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影片开头和结尾都稍显沉闷,有些细节铺垫刻画得稍显不足。最重要的是《我和红七军》的“我”应该是梁超,而影片似乎没有清晰的以梁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视点有点“漂移,这损害了叙事空间的完整。不过,这些不足仍然不能冲淡这部电影的闪光之处。
    《我和红七军》是国内第一部成功塑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红七军战士群像的战争影片。电影闪烁着导演王晓民先生对战争与人性的可贵思索。宏大叙事的革命历史背景架构下,真正感人至深的确是那些人性的光辉:义,冲动,义气,无奈,敌对和友谊。这些影片最出彩最真实的地方——正是这些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先辈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正如影片结尾处梁超的那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过后,留下的只能是永远不能磨灭的回忆。两位将领在片头和片尾的争论相互呼应,引人深思。谁胜谁负又如何呢?这些创造和改写历史的人与我们一样显得困惑。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