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的职责
出品人:一般都是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制片人:任务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负责整个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点完片,但也要保证质量。同时还是拍摄影片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确保大家没有“偷奸耍滑”、没有浪费投资商的钱等,跟工程监理的角色相似。
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创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后期制作
由制片人或者电影厂,电视台的厂,台方提供已经被剧本审查主管部门通过的剧本,或者由导演参与创意的通过编剧撰写的剧本,再则是导演自编或者与编剧合作的剧本。
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主创班子成员为:导演,摄影(像),美工,录音,制片主任。国家体制的制片厂,电视台影视部,电视艺术中心,多为由导演自选摄,美,录,领导认可。独立制片人或民间影视公司,文化公司体制中,经常由制片人建立主创班子。从艺术创作规律上讲,应以导演为创作中心,制片主任为行政,财务主管,摄,美,录应与导演有过默契合作,至少这些主创人员都应是有过影视创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剪辑师有拍摄期进入创作,边拍边剪,也有只在后期制作方进入的,前提是有剪辑经验并能与导演真诚合作的。但事实上,很多世界知名的导演都是自己亲自剪辑进行二度创作的。
一, 1。选择,确定主要演员
除了遵照剧本规定和导演构思去寻找适合剧本人物的演员外,还必须按照投资规模和对市场进行调研
后去选择演员:
a。以明星演员为主,一明星效应占领市场,这需要投资做可靠保证。
b。以明星演员为纲,配合不知名的却适合角色的演员。
c。以行业专业人士的非职业演员为主,以少数职业演员率领的演员阵容。
2。选外景与内景制作加工
一看剧本,二看投资,三是要把握创作及生产的条件和周期,严格按照导演对未来作品的艺术构想去选择外景。常常,因为生产周期所限,要按时创制出影视产品,不得不按已有的内外景,临时修改剧本,调整导演构想,选外景,为适应拍摄需要,仅由导演,摄影师是不够的,还要美工师,灯光师参与,要做同期,就一定要有录音师参加。确立导演的总体构思,写出导演阐述,落笔在导演工作本或者导演分镜头剧本上。
3。在导演指导和监督下各主创部门的准备工作。
摄制组主创部门与人员的建制为:
导演组:导演,副导演,助理导演,场记
摄影组:摄影(像),副摄影(像),摄影(像)助理,机械员
美工组:美工,副美工,美工助理 下设:
化妆组:化妆师
服装组:服装师
制景组:木工,漆工,瓦工,电工。
录音组:录音师,话筒员
灯光组:灯光师,灯光员
制片组:制片主任,副制片主任,剧务主任,剧务(外联,生活,现场),会计
演员组:一般由主演和贯穿全系的演员组成
中等投资的常规影片摄制组人员建制一般在24人到30人左右(不包括演员)
a。选择确定主要演员后,在导演的指导下由副导演负责与演员共同研读剧本,明确表演风格,观摩相关
影片,适当排演和训练,在投资,生产周期允许的情况下深入剧本规定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
b。与摄影师探讨创作构想,确定投资允许的摄影(像)机与相关设备,如胶片型号,灯光器材等,如需特殊摄影(像)器材,还要和制片方商讨租借费用和周期
c。与美工师研究全片空间造型设计和内外景加工筹划,与化妆,服装,道具共同研究主要人物造型设计,制作预算。导演应该参与构想并作出决断。
d。录音师只要在导演确立了全片构想和声音构想后才能进入准备。
e。特技制作。
有些构想是实地拍摄无法实现的,必须以特技摄影(像),特技动效完成。这些制作应在筹备中就有所要求,与制片部门协商,请人设计,制作,实施。
f。同制片主任共商全片预算分配方案,拍片生产计划。
5。到开拍三个前提:资金按协议到位,为摄制组建立专用账号,与主创人员签订有效合同。
我想绝大多数摄制组并不一定能完全按此"规则"进行,毕竟这不是硬性的规定,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拍摄阶段
拍摄期的导演工作程序及其运作规则:
1。先拍外景,再拍内景
a。抢拍剧中所需季节,气候。
b。给内景搭制,加工留下时间。
c。外景抢拍留下的遗憾可在内景拍摄时补救。
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一个大概的程序而已,导演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时作
出判断和决策,一下内容亦然。
2。先易后难
a。考虑拍摄周期和演员档期,导演,摄影(像)和演员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先拍过场,可以有效利用和弥补这个时间。
b。摄影组需要时间对手中设备:摄影(像)机,胶片有一个熟习和掌握的过程。-----很多租借的设备在开拍前几天才能进组。
c。在一个临时搭凑的摄制组,主创人员同各工作部门需要了解和默契配合的时
间。另外给制片部门落实景地和制作腾出时间。总之就是,先拍过场,先拍非主要人物,拍不需非常准备的,先拍外景戏。
3。外景拍摄
a。筹备选景没有正式开拍前,就应由制片,美工部门先进行实景选择和制作。
b。群众演员的化妆,服装,道具要提前准备。
c。主要演员的戏要在进入外景前事先说好,排好,以免因为准备不足耽误拍摄所需光效,或者被群众围观。外景没有磨戏时间。
4。空镜头
在拍外景时要捕捉,多拍空镜头。功能:
a。表达空间过渡
b。展示人物情绪,心理变化
c。剪辑时候,调整叙事结构和节奏
d。配合片中音乐
5。偷拍技巧
所谓偷拍技巧起源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其实当时那帮牛人并没有事先明了他们这一创作手法所产生的美学效应,这么完全是被钱逼得没办法,预算不够,搭不起棚子,只好把演员拉到实景中,拉到街头去,但拍出来一看,完全抛弃了好莱坞电影搭景拍摄的做作虚假,在人为景观中显现出全然不同的清新,生活的气息。这样不仅解决了没钱的难题无形中还顺便把狂傲的好莱坞鄙视了一下下,其实说起偷拍也不单是不得已的制作方法,首先还是柴伐梯尼,维斯康蒂,罗西里尼的创作宗旨,要表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命运参考片目 <罗马十一时> <偷自行车的人> <四百下> <秋菊打官司>
a。藏机 藏于车中,借房使用固定机位,自己搭建藏机处。
b。现场不要张扬,大声指挥
c。在别处制造兴趣点吸引群众目光,实施抢拍。
6。内景拍摄
内景是指在摄影棚内搭建的场景,多为室内景,也有与室外景相连搭设的,好莱坞的不用说,搭建街景,甚至外星球场景。室内戏有条件为演员营造出一个好的创作环境。棚内或者内景拍戏可以降低和排除各类嘈杂的烦扰,帮助演员达到最佳创作状态。
7。分镜头剧本与现场分镜头方法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片子的艺术构想在镜头体系上的文字表达。现场分镜头是导演创作和工作的一种方法。
a。现场分镜方法是在电影早期很普遍的工作方式,只是电影引入了文学名著,戏剧名作,要改编,就要有一个电影版的剧本,供制片方审阅,核准。有声电影大量运用对白,演员也需要一个固定的剧本背台词。剧本复杂后,就需要安排对白中这句拍谁,什么景别,长短----这就有了分镜头剧本。注意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三位大师:艾森斯坦,普多夫金,杜普仁科。
最好的现场分镜是指,在演员进入拍摄现场,进入人物真实的生存环境后,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他们可以无视摄像机的镜头,完全沉浸在人物的命运与悲喜之中,很自然的唤起了艺术的想象力和创作的灵感,展现出导演事先无法想象的艺术表现力和人物的鲜活的生活,只有这个时候导演和摄影才可以确定怎样的的景别和镜头运动方式才是最好的镜头表现
b。即兴创作的拍摄
绝大多数导演对自己作品的镜头构想都会有一个事先的总体的把握,只不过没有事先写出来而已。而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费利尼,法国的戈达尔,曰本的北野武,伊朗的阿巴斯,香港的王家卫等著名导演,在进入片场之前,对镜头和拍摄方法没有事先的构想和设定,只有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和演员的活动,才会刺激出他们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这才即兴的设计镜头,安排演员。
8。副导演工作
我国国内的情况是:选演员(主要,次要,群众),监督化妆,服装,道具,负责拍摄现场安排群众场面,代理导演现场执行,下达生产通知单等。
1,选演员
一号,二号主演惯例由制片和导演选择。副导演只是负责联络,看对方是否档期允许,对剧本和导演是否有兴趣合作,而其他主演,重要与次要角色的扮演者,则需要副导演去寻找。
2,安排,指挥群众场面
拍前与导演商洽并领会该场面的导演意图。进场前监督群众演员的化妆,服装,道具及时到位,到现场后,及时安排群众进入场地,走场,排练,让导演检验,调整。通过监视器了解拍摄中镜内空间范围。对群众演员少说戏,人多往往听不清,以动作作为指示。
3,监管化妆,服装,道具
并非负责,副导演并负不了这个责任,主要是由三部门主管执行,实施。副导演只监管现场的催场,检查化妆,服装,道具是否准确。
9。场记工作
场记是摄制组里最辛苦,最繁忙,最需要耐心与细心的工作。
一,进组后,首先列出全片的场景表(此表将全组工作分块,包括内容:景地,内外景,拍摄景,景次,场号,气氛,内容,人物,化妆,服装,道具,效果等),全组人按此表准备工作
二,为导演抄分镜头剧本,或记录,整理现场导演口述的现场分镜头方案。
三,为拍摄现场在黑板画出导演交给的分镜头图示,并列出拍摄顺序镜号,便于各部门按顺序准备
四,记写场记单。没有监视器时,要详细标记现场道具摆放位置,演员使用道具,服装穿戴位置,以防换镜位或者续拍时错乱,穿帮。若不是同期录音,还要记录演员对白,作为后期配音依据。
五,建立艺术档案。包括当场记录创作会议,镜头会,各部门准备会,导演创作构思和阐述。
六,有责任提醒各部门应准备到位,时刻提醒演员现场的道具,服装位置。
七,每日向制片部门提供进度报表,完成镜头数,为完成数。
八,时刻提醒导演遗忘的事情和对各部门曾经要求过的创作指令。
制片人:任务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负责整个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点完片,但也要保证质量。同时还是拍摄影片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确保大家没有“偷奸耍滑”、没有浪费投资商的钱等,跟工程监理的角色相似。
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创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后期制作
由制片人或者电影厂,电视台的厂,台方提供已经被剧本审查主管部门通过的剧本,或者由导演参与创意的通过编剧撰写的剧本,再则是导演自编或者与编剧合作的剧本。
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主创班子成员为:导演,摄影(像),美工,录音,制片主任。国家体制的制片厂,电视台影视部,电视艺术中心,多为由导演自选摄,美,录,领导认可。独立制片人或民间影视公司,文化公司体制中,经常由制片人建立主创班子。从艺术创作规律上讲,应以导演为创作中心,制片主任为行政,财务主管,摄,美,录应与导演有过默契合作,至少这些主创人员都应是有过影视创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剪辑师有拍摄期进入创作,边拍边剪,也有只在后期制作方进入的,前提是有剪辑经验并能与导演真诚合作的。但事实上,很多世界知名的导演都是自己亲自剪辑进行二度创作的。
一, 1。选择,确定主要演员
除了遵照剧本规定和导演构思去寻找适合剧本人物的演员外,还必须按照投资规模和对市场进行调研
后去选择演员:
a。以明星演员为主,一明星效应占领市场,这需要投资做可靠保证。
b。以明星演员为纲,配合不知名的却适合角色的演员。
c。以行业专业人士的非职业演员为主,以少数职业演员率领的演员阵容。
2。选外景与内景制作加工
一看剧本,二看投资,三是要把握创作及生产的条件和周期,严格按照导演对未来作品的艺术构想去选择外景。常常,因为生产周期所限,要按时创制出影视产品,不得不按已有的内外景,临时修改剧本,调整导演构想,选外景,为适应拍摄需要,仅由导演,摄影师是不够的,还要美工师,灯光师参与,要做同期,就一定要有录音师参加。确立导演的总体构思,写出导演阐述,落笔在导演工作本或者导演分镜头剧本上。
3。在导演指导和监督下各主创部门的准备工作。
摄制组主创部门与人员的建制为:
导演组:导演,副导演,助理导演,场记
摄影组:摄影(像),副摄影(像),摄影(像)助理,机械员
美工组:美工,副美工,美工助理 下设:
化妆组:化妆师
服装组:服装师
制景组:木工,漆工,瓦工,电工。
录音组:录音师,话筒员
灯光组:灯光师,灯光员
制片组:制片主任,副制片主任,剧务主任,剧务(外联,生活,现场),会计
演员组:一般由主演和贯穿全系的演员组成
中等投资的常规影片摄制组人员建制一般在24人到30人左右(不包括演员)
a。选择确定主要演员后,在导演的指导下由副导演负责与演员共同研读剧本,明确表演风格,观摩相关
影片,适当排演和训练,在投资,生产周期允许的情况下深入剧本规定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
b。与摄影师探讨创作构想,确定投资允许的摄影(像)机与相关设备,如胶片型号,灯光器材等,如需特殊摄影(像)器材,还要和制片方商讨租借费用和周期
c。与美工师研究全片空间造型设计和内外景加工筹划,与化妆,服装,道具共同研究主要人物造型设计,制作预算。导演应该参与构想并作出决断。
d。录音师只要在导演确立了全片构想和声音构想后才能进入准备。
e。特技制作。
有些构想是实地拍摄无法实现的,必须以特技摄影(像),特技动效完成。这些制作应在筹备中就有所要求,与制片部门协商,请人设计,制作,实施。
f。同制片主任共商全片预算分配方案,拍片生产计划。
5。到开拍三个前提:资金按协议到位,为摄制组建立专用账号,与主创人员签订有效合同。
我想绝大多数摄制组并不一定能完全按此"规则"进行,毕竟这不是硬性的规定,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拍摄阶段
拍摄期的导演工作程序及其运作规则:
1。先拍外景,再拍内景
a。抢拍剧中所需季节,气候。
b。给内景搭制,加工留下时间。
c。外景抢拍留下的遗憾可在内景拍摄时补救。
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一个大概的程序而已,导演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时作
出判断和决策,一下内容亦然。
2。先易后难
a。考虑拍摄周期和演员档期,导演,摄影(像)和演员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先拍过场,可以有效利用和弥补这个时间。
b。摄影组需要时间对手中设备:摄影(像)机,胶片有一个熟习和掌握的过程。-----很多租借的设备在开拍前几天才能进组。
c。在一个临时搭凑的摄制组,主创人员同各工作部门需要了解和默契配合的时
间。另外给制片部门落实景地和制作腾出时间。总之就是,先拍过场,先拍非主要人物,拍不需非常准备的,先拍外景戏。
3。外景拍摄
a。筹备选景没有正式开拍前,就应由制片,美工部门先进行实景选择和制作。
b。群众演员的化妆,服装,道具要提前准备。
c。主要演员的戏要在进入外景前事先说好,排好,以免因为准备不足耽误拍摄所需光效,或者被群众围观。外景没有磨戏时间。
4。空镜头
在拍外景时要捕捉,多拍空镜头。功能:
a。表达空间过渡
b。展示人物情绪,心理变化
c。剪辑时候,调整叙事结构和节奏
d。配合片中音乐
5。偷拍技巧
所谓偷拍技巧起源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其实当时那帮牛人并没有事先明了他们这一创作手法所产生的美学效应,这么完全是被钱逼得没办法,预算不够,搭不起棚子,只好把演员拉到实景中,拉到街头去,但拍出来一看,完全抛弃了好莱坞电影搭景拍摄的做作虚假,在人为景观中显现出全然不同的清新,生活的气息。这样不仅解决了没钱的难题无形中还顺便把狂傲的好莱坞鄙视了一下下,其实说起偷拍也不单是不得已的制作方法,首先还是柴伐梯尼,维斯康蒂,罗西里尼的创作宗旨,要表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命运参考片目 <罗马十一时> <偷自行车的人> <四百下> <秋菊打官司>
a。藏机 藏于车中,借房使用固定机位,自己搭建藏机处。
b。现场不要张扬,大声指挥
c。在别处制造兴趣点吸引群众目光,实施抢拍。
6。内景拍摄
内景是指在摄影棚内搭建的场景,多为室内景,也有与室外景相连搭设的,好莱坞的不用说,搭建街景,甚至外星球场景。室内戏有条件为演员营造出一个好的创作环境。棚内或者内景拍戏可以降低和排除各类嘈杂的烦扰,帮助演员达到最佳创作状态。
7。分镜头剧本与现场分镜头方法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片子的艺术构想在镜头体系上的文字表达。现场分镜头是导演创作和工作的一种方法。
a。现场分镜方法是在电影早期很普遍的工作方式,只是电影引入了文学名著,戏剧名作,要改编,就要有一个电影版的剧本,供制片方审阅,核准。有声电影大量运用对白,演员也需要一个固定的剧本背台词。剧本复杂后,就需要安排对白中这句拍谁,什么景别,长短----这就有了分镜头剧本。注意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三位大师:艾森斯坦,普多夫金,杜普仁科。
最好的现场分镜是指,在演员进入拍摄现场,进入人物真实的生存环境后,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他们可以无视摄像机的镜头,完全沉浸在人物的命运与悲喜之中,很自然的唤起了艺术的想象力和创作的灵感,展现出导演事先无法想象的艺术表现力和人物的鲜活的生活,只有这个时候导演和摄影才可以确定怎样的的景别和镜头运动方式才是最好的镜头表现
b。即兴创作的拍摄
绝大多数导演对自己作品的镜头构想都会有一个事先的总体的把握,只不过没有事先写出来而已。而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费利尼,法国的戈达尔,曰本的北野武,伊朗的阿巴斯,香港的王家卫等著名导演,在进入片场之前,对镜头和拍摄方法没有事先的构想和设定,只有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和演员的活动,才会刺激出他们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这才即兴的设计镜头,安排演员。
8。副导演工作
我国国内的情况是:选演员(主要,次要,群众),监督化妆,服装,道具,负责拍摄现场安排群众场面,代理导演现场执行,下达生产通知单等。
1,选演员
一号,二号主演惯例由制片和导演选择。副导演只是负责联络,看对方是否档期允许,对剧本和导演是否有兴趣合作,而其他主演,重要与次要角色的扮演者,则需要副导演去寻找。
2,安排,指挥群众场面
拍前与导演商洽并领会该场面的导演意图。进场前监督群众演员的化妆,服装,道具及时到位,到现场后,及时安排群众进入场地,走场,排练,让导演检验,调整。通过监视器了解拍摄中镜内空间范围。对群众演员少说戏,人多往往听不清,以动作作为指示。
3,监管化妆,服装,道具
并非负责,副导演并负不了这个责任,主要是由三部门主管执行,实施。副导演只监管现场的催场,检查化妆,服装,道具是否准确。
9。场记工作
场记是摄制组里最辛苦,最繁忙,最需要耐心与细心的工作。
一,进组后,首先列出全片的场景表(此表将全组工作分块,包括内容:景地,内外景,拍摄景,景次,场号,气氛,内容,人物,化妆,服装,道具,效果等),全组人按此表准备工作
二,为导演抄分镜头剧本,或记录,整理现场导演口述的现场分镜头方案。
三,为拍摄现场在黑板画出导演交给的分镜头图示,并列出拍摄顺序镜号,便于各部门按顺序准备
四,记写场记单。没有监视器时,要详细标记现场道具摆放位置,演员使用道具,服装穿戴位置,以防换镜位或者续拍时错乱,穿帮。若不是同期录音,还要记录演员对白,作为后期配音依据。
五,建立艺术档案。包括当场记录创作会议,镜头会,各部门准备会,导演创作构思和阐述。
六,有责任提醒各部门应准备到位,时刻提醒演员现场的道具,服装位置。
七,每日向制片部门提供进度报表,完成镜头数,为完成数。
八,时刻提醒导演遗忘的事情和对各部门曾经要求过的创作指令。
发布人信息
- 联系人:dfmx 查看该用户发布的所有信息
- 电话:
- 邮箱:
- 地址: